记者:今天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请问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主题是什么?宣传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曾局长:今天是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为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需求,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正因为如此,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就是呼吁全社会来珍爱我们的地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建美好家园。
记者:我市地质环境特点及现状如何?
曾局长:娄底地处湘中腹地,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常年降水充沛,并且人类工程活动繁多,是我省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高发区,高易发区面积3334 km2,约占全市总面积41%,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和矿区,具明显的季节性、强烈的突发性和广泛的区域性,我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及采矿引发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废石流、地下水资源破坏等,现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700处,其中大中型隐患点44处。近年来我市高速公路及主要交通干线因砌坡、护坡在强降雨作用下也不时出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影响了我市交通运输安全。
记者:近年来,我市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曾局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大事,因此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精神,以防灾减灾为主线,工程勘查治理为辅线的防治方法。我市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危害大,治理难,因此我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落实各项防灾制度,努力把地质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是及早部署,全力做好抗灾准备。面对严峻的地灾形势,我局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抓早、抓实、抓严”的工作方针,及早调整充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娄底市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成立市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汛期前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同时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建立并及时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落实好责任人名单及通讯方式,并重点核查各地地质灾害台帐、巡查台帐、防灾明白卡发放、重要隐患点应急预案等工作情况。
二是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各项防灾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领导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灾情速报、应急调查处置、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等制度。严格执行“三个报告制度”,即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其他部门和村(居)民委员会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转报当地人民政府;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派人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同时还要按照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速报制度规定,向上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报告。
三是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我局和市气象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预警消息通过网络、短信、电视、电话、传真等方式向社会及群测群防网络发布。省厅计划今年完成省市预警信息平台联网,明年省市县三级联网。
四是完善群测群防网络。我市建立并完善了市—县—乡镇—村组—监测员的五级监测体系,全市现有1200余名基层监测员对全市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日常监测,汛期重要隐患点派专人盯守,形成了竖向联动、横向协作的群测群防网络。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村(居民)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及避灾明白卡,在危险地段树立警示牌;对较大或较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国土资源部的“五步避险法”即“发现险情-报告险情-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有序撤离”编制应急预案。
五是加强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管理。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做到第一时间接到灾情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灾;地质灾害发生后,各县级政府按程序启动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
六是加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对已形成的地质灾害点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治理项目,争取财政支持防治专项经费,从2006年开始,我市已利用中央财政资金近1.5亿元对全市近50处地质灾害点采取治理措施或应急处置;同时,坚持地质灾害治理、房屋搬迁避让及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出台优惠政策,对受灾户重新选址建房提供便利,在收费上提供优惠政策。
记者: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在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曾局长:随着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矿山采矿活动对地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山林植被被破坏,地上地下水体被污染,房屋建筑遭损坏,耕地良田被沉陷,昔日青山绿水已难寻觅,为此,我局着力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首先,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用备用金的方式对矿山企业进行刚性约束。目前,我市生产矿山已100%缴纳矿山地质环境备用金;其次,全面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摸查清理和灾害治理,对矿山开采造成的大规模沉陷区如金竹山、斗笠山、冷水江等煤矿区纳入国家棚户区改造范围,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搬迁安置,彻底整治矿山地质环境。从2006年开始,国家先后投入5500万元启动了双峰县坳头山磺矿废渣磺水的治理、冷水江锡矿山宝大兴沉陷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及相关配套的道路、引水工程,同时还利用冷水江市资源枯竭型城市3.1亿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整修了采矿沉陷区的良溪河、新建了铎山学校,在岩口镇金莲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等民生工程。去年我市还成功申报了2个绿色矿山项目,逐步启动绿色矿山行动。
近年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但在科学防治地质灾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经费投入不够,群众认识不高,专业技术力量弱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坚持“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二是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并把宣传重点放在农村,面向基层,增强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四是加大对现有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加强与资质单位联系,依托资质单位技术力量强化技术支撑。五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规划等基础工作。